牛至

唇形科牛至属植物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牛至(Origanum vulgare L.)是唇形科牛至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四棱形,多分枝,紫红色;叶对生,具有短柄;叶片宽卵圆形或者长圆状卵圆形;花生两型;花萼圆筒状;花冠唇形,紫红色;小坚果红棕色卵圆形,质脆易碎,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6]牛至的名字来源,是以“江宁府茵陈”药用之名,始载于《本草图经》。 [7]
牛至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新疆、甘肃和江南各省区,国外在欧、亚、北非洲以及北美洲也有分布。牛至喜温暖、湿润及光照充足的环境,喜碱性土、耐旱、耐湿、耐贫瘠,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一般生于海拔3600米以下的林下及灌丛林缘。牛至有多种繁殖方式,最常见的是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8]
《中华本草》指出牛至味辛、微苦、性凉,主治解表、理气、清暑、利湿等疾病,牛至也具有抗肿瘤、抗炎、抗高血糖等作用。牛至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养殖业上也可做饲料添加剂使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牛至作为薄荷的替代品,牛至的叶子具有提神解乏的功能。牛至开花美丽,花果期长,经常被用作护坡材料或片植于林缘, [9]它的伞状圆锥花序中一朵朵淡紫色的花朵,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牛至花的花语是“快乐”。 [10]
中文名
牛至
拉丁学名
Origanum vulgare L. [13] [16]
植物界
唇形科
牛至属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国际濒危等级
无危(LC) [14]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名称由来

  • 中国
牛至在历代本草多有著录,以“江宁府茵陈”药用屑浆巩之名,首次拳漏罪载于《本草图垫霸弃杠经》。 [7]
  • 国外
牛至的名字是由希腊语“山的喜悦试归”演化而来的。 [11]

植物别称

  • 中国
牛至香薷(滇南本草),白花、香茹草、琦香(云南昆明),乳香草、香茹、香薷、满山香(云南曲靖),苏子草、香薷、香茹、玉兰至、罗罗香、山薄荷、满天星(云说故埋南),满坡香(贵州剑河、梵净山),土立重香薷(贵州贵阳、铜仁),地藿香(贵州瓮安),小田草(贵州),土香薷、香炉草、香茹草、接骨草(四川),白花菌陈、糯米条(江西),野荆芥、随经草(江苏),土菌陈(福建),野薄荷、五香草、署草(陕西),小叶薄荷(植物名实图考) [1]
  • 国外
相传自中世纪的欧洲以来,牛至的特殊香味就深深吸引很多人,不但将其作成香袋随身携带,在料理及花茶的领域里也占有一席之地。牛至的英名为Oregano,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北非及西亚,是唇形花科奥勒冈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在意大利披萨中常用到牛至调味,所以又被称为披萨草、另外还有奥勒冈档洒页、俄力冈等射婶别名。

物种变化

牛至为一多型种,在欧洲不少作者常分成许多亚种及变种。就中国各地所产而言,变化亦相当大,新疆所产的叶较大,花序密集,小苞片倒卵形至近卵形,甘肃所产的小苞片极宽大,果时近于圆形,深红色,福建所产的花萼近于无毛,湖南部分标本花序明显呈角柱形,台湾与大陆上述以外的地区所产的小苞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圆形以及花萼多毛这两点上是一致的,但常发现有雌花两性花异株现象。 [1]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牛至,唇形科牛至属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紫红色;根茎斜生,其节上具纤细的须根,多少木质。茎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带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数,从根茎发出,中上部各节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节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无叶。 [1] [6] [17]
叶对生,具有短柄,柄长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圆形,被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1-4厘米,宽0.4-1.5厘米,先端钝或稍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有远离的小锯齿,上面亮绿色,常带紫晕,具不明显的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下面淡绿色,明显被柔毛及凹陷的腺点,侧脉3-5对,与中脉在上面不显著,下面多少突出;苞叶大多无柄,常带紫色。 [1] [6]
花生两型;花萼圆筒状;花冠唇形,紫红色;小坚果红棕色卵圆形,质脆易碎,无毛。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由多数长圆状在果时多少伸长的小穗状花序所组成;苞片长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锐尖,绿色或带紫晕,长约5毫米,具平行脉,全缘。花萼钟状,连齿长3毫米,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13脉,多少显著,萼齿5,三角形,等大,长0.5毫米。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钟形,长7毫米,两性花冠筒长5毫米,显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于花萼,长约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明显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圆形,长1.5毫米,先端2浅裂,下唇开张,长2毫米,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较小,均长圆状卵圆形。雄蕊4,在两性花中,后对短于上唇,前对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后对近相等,内藏,花丝丝状,扁平,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两性花由三角状楔形的药隔分隔,室叉开,而雌性花中药隔退化雄蕊的药室近于平行。花盘平顶。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 [1] [6]
小坚果卵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稜,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1]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牛至 [18]
牛至的繁殖方式中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最为常见。 [8]种子繁殖采取直播法,直播法于春季3月播种,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后,按行株距25×20厘米开穴播种。条播按行株距25厘米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整地下种后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施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3]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排灌施肥,并在植物表面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护禾苗茁壮成长。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生长期间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结合追施人粪尿2-3次。 [3]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药用

牛至 [18]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 [5]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5]
【功能主治】解表;理气;清暑;利湿。主感冒发热;中暑;胸膈胀满;腹痛吐泻痢疾;黄疸;水肿;带下;小儿疽积;麻疹;皮肤瘙痒;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5]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大剂量用至15-30克;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5]
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寒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购及使用。 [2]
牛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华本草》指出牛至味辛、微苦、性凉,主治解表、理气、清暑、利湿等疾病,牛至也具有抗肿瘤、抗炎、抗高血糖等作用。 [9]

经济

全草可提芳香油,鲜茎叶含油0.07-0.2%,干茎叶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计)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计)约含7%,除供调配香精外,亦用作酒曲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牛至在养殖业上也可做饲料添加剂使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牛至作为薄荷的替代品,牛至的叶子具有提神解乏的功能。 [9]

观赏

由于牛至有着白色、粉色、紫色、红色等丰富的花色变种,它的伞状圆锥花序中一朵朵淡紫色的花朵,牛至开花美丽,花果期长,经常被用作护坡材料或片植于林缘,是有着一定的观赏价值的。 [9-10] [12]

植物文化

播报
编辑
传说
据说,牛至的杀菌、消毒作用是由亚里士多德发现的。亚里士多德发现,一只乌龟被毒蛇咬伤后,吞下了几片牛至叶,从而保住了生命。他以此为契机对牛至进行研究,证明了牛至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11]
花语
牛至花的花语是“快乐”。 [10]

病虫防治

播报
编辑
苗的病害有根腐病菌核病,虫害有地老虎等,栽培过程要注意防治。在收割后根部经过4-7天伤流期,愈伤组织形成期20天左右,便开始新芽分化,形成多枝的株丛。伤流期至新芽分化不宜浇水,以防烂根。同时,要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4]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牛至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及西藏;生于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欧、亚两洲及北非也有,北美亦有引入 [2]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生长习性
牛至喜温暖、湿润气候,及光照充足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喜碱性土、耐旱、耐湿、耐贫瘠,不择土壤,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 [3] [8]

食物营养成分

播报
编辑
食物名称牛至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不溶性膳食纤维0.4 g
16 mg
66 mg
51 mg
442 mg
218 mg
0.6 mg
10.7 mg
0.9 mg
0.89 mg
维生素A685 μg
维生素C(抗坏血酸)43 mg
维生素E0.09 mg
展开